img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

临床表现

MPP临床表现:

➤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

➤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

➤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

➤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

➤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

➤肺部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降低和干、湿性啰音。

SMPP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病程1周左右,伴有肺内和肺外并发症,

发生塑形性支气管炎(PB)、中等-大量胸腔积液、大面积肺实变和坏死、肺栓塞(PE)等时,患儿可出现气促或呼吸困难。

➤发生肺栓塞的患儿还可出现胸痛和咯血。

➤发生肺外并发症时可出现相应脏器损伤的临床表现。

➤肺外并发症可发生于皮肤粘膜、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等,出现相应各系统受损的表现。

影像学表现

MPP早期胸片或胸部CT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血管周围纹理增粗、增多、支气管壁增厚,可有磨玻璃影、“树芽征”、小叶间隔增厚、网格影等。肺泡炎性改变则依肺泡受累的范围而异,可有磨玻璃样阴影、斑片状、节段乃至大叶性实变,常见肺不张,可伴有肺门影增大,重者可合并胸腔积液。

单侧病变较双侧多见,病灶内可伴或不伴支气管充气征,肺实变时呈现中-高密度阴影,实变面积越大、受累肺叶越多则密度越高。多种形态、大小不等和密度不均的病灶可混合出现。可伴有黏液嵌塞征。

部分MPP可表现为局限或弥漫性细支气管炎特征,胸部高分辨CT(HRCT)显示为小叶中心结节影、“树芽征”、分支样线条征、细支气管扩张以及马赛克征象,可同时伴有支气管炎症,出现支气管壁增厚和分泌物堵塞。

诊断

符合以上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结合以下任何一项或两项,即可诊断为MPP:

(1)单份血清MP抗体滴度≥1:160(PA法);病程中双份血清MP抗体滴度上升4倍及以上。

(2)MP-DNA或RNA阳性。

治疗

重点是早期识别和治疗SMPP和FMPP。最佳治疗窗口期为发热后5-10d以内,病程14d以后仍持续发热,病情无好转者,常遗留后遗症。

一般和对症治疗

➤轻症不需住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检测血常规和炎症指标等,注意重症和危重症识别。

➤充分休息和能量摄入,保证水和电解质平衡。

➤结合病情给以适当氧疗。

➤正确服用退热药,对于有高凝状态并禁食者,需补充水和电解质。

➤干咳明显影响休息者,可酌情应用镇咳药物。

➤祛痰药物包括口服和雾化药物,也可辅助机械排痰、叩击排痰等物理疗法。



指南下载: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doc


上一篇:我国食管癌发病和死亡率均超全球平均值!
下一篇:我国首次发现奥密克戎新亚型!中疾控最新通报

关键词: AA淀粉样变性诊断和治疗实用指南
img

无极血康中医医院院长袁六妮

系中国民营医疗机构协会理事、石家庄市政协委员、石家庄市劳动模范,从事医疗工作40余年,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以血液病的临床研究为主题,汲取传统医学精华,在攻克治疗血液病方面取得了有效成果,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