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匹配供髓来源有限,使需要接受移植治疗的病人,失去治疗机会,同胞间HLA匹配可达25%,在具有相当规模骨髓库,如欧美国家登记人数达450万人,台湾骨髓库达23万人,这也仅能解决30-40%无关供者,但对需要移植病人,几乎均能找到单倍型相合供髓者,它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奠定了基本条件。

    欧美80年代起尝试单倍型相关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没有去除T细胞,重症急性GVHD发生率高,导致本工作受阻。全T细胞去除后移植可跨越aGVHD屏障,但是植入物的排斥、白血病的复发及移植后免疫功能重建迟缓,使之抵消去除T细胞疗效,移植同样失败。
90年代后,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取得了很大进展,它从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

(1)不进行全T 细胞的清除,选择性部分T细胞清除。
(2)加大移植物中CD34+细胞的含量。
(3)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

    具有代表研究报告 Henslee-Donwney (Oxford United Kingdon,Isis Medical Media Ltd,1998)单倍型相关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体内用ATG和体外用T10B9鼠单抗与兔补体结合,选择性去除T细胞,去除αβ链的T细胞受体部分,保留γδ的T细胞,最后使病人接受的T细胞剂量为0.75×105/kg,在68例可评价的病人,随访4.2月,取得29.4%无病生存。Aversa F (N Engl J Med 1998)加大CD34+细胞和去除T细胞的移植,结果是43例白血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随访18个月,无病存活28%。Guinan (N Engl J Med 1999)用CTLA4-Ig阻断T细胞活化信号,CTLA4-Ig是B7分子受体,仅在T 细胞活化后出现,它与CD28不同的是它不在T 细胞表面持续表达,该移植技术利用CTLA4分子可溶性片段与人类免疫球蛋白结合形成融合蛋白CTLA4-Ig,通过竞争性与B7结合,阻断B7与CD28结合,实现共刺激信号的阻断,降低急性GVHD。报告12例单倍体骨髓移植,结果1/12例早期死亡,2/12例发生II度以上aGVHD,5/12例存活,中位随访6.7月,42% 无病生存。

    这些研究方法的建立,使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可能,随着移植后时间的延长,对移植后疗效,移植过程中体内外操作的复杂性,使本工作推广应用仍受到限制,加之移植过程中对去除T细胞量上掌握的困难,使aGVHD的发生仍存在掌握上的问题,特别在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目前尚无去除T细胞不增加复发率和排斥率的研究报告,毫无疑问,不去除T细胞而又可控制重症GVHD,并促进免疫功能重建,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本研究进行体外不去T细胞的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我们的研究观察到(Biol of BMT 2002;8和实验血液学 2002;2)供者接受G-CSF后采髓,增加祖细胞含量,改变了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生物学特性,此外对受者移植不同时期,使用作用机制不同免疫调节处理,将GVHD控制在发病前。自1999年2月至2006年5月,连续对110例需要移植而又无HLA匹配或者HLA一个位点不匹配的白血病病人,进行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为HLA-A,B和 DR位点中 2~3个位点不合的单倍型相关移植,本工作分2阶段完成,前期完成15例,后期完成95例,在后期完成的95例是在前期15例的基础上加用抗CD25单克隆抗体,两组均采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和连续免疫抑制剂预防GVHD,供者接受 G-CSF促进后采髓, 采髓量按受者体重15-20ml/kg采集,中位数1.3L(范围0.6~1.6L),采髓后未去T细胞输注,并进行有核细胞计数(TNC)、CD3+、CD34+和粒-单集落形成单位(CFU-GM)测定。急性GVHD预防使用4种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移植后常规应用环胞菌素A和短程氨甲蝶呤外,加用霉酚酸脂(MMF)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 Fresennius S)。后期移植的95例加用CD25单克隆抗体预防GVHD, CD25单克隆抗体在移植前的2小时和移植后第4天应用,每次20mg,持续40分钟静脉点滴。移植后发生I度急性GVHD或高于I度时,加用甲基强的松龙1-2 mg·kg-1·d-1,控制病情后逐渐减量。移植后每天计数血细胞,观察植入情况。移植后不同时期进行植入直接证据检测,如HLA分型检测, ABO血型不合者,检测血型转变,供、受者性别不同者,则检测性染色体转变。结果是全部病例获得造血重建,植入物中TNC、CD3、CD34+和CFU-GM中位数分别是8.3(范围 4.2-13.3)×108/kg、50(范围37-71)×106/kg、 6.1(范围3.1-10.8)×106/kg和59(范围39-96)×104/kg,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天数是19天(范围11-25天),血小板>20×109/L的中位天数是21天(范围13-32天)。两组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无差异(P>0.05)。所有病人均证实移植后完全供者造血,两组发生急性Ⅱ-Ⅳ GVHD分别是33.3%与11.4%,通过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存活大于6个月,未用抗体组2/9形成广泛性cGVHD,抗体组9/69出现慢性广泛型GVHD,口服强的松和环孢菌素A控制了病情,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移植后对T细胞亚群,B细胞和NK细胞的恢复进行动态观察,15例在移植后1,3,6,12和18个月,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与免疫荧光进行了测定,并对15例健康供者测定的结果为对照,结果显示,通过比较, CD4+细胞在移植后12个月仍未恢复正常,直到18月恢复,于移植后6个月CD4+恢复达到200/ul。CD3+细胞在移植后12月基本恢复, CD8+细胞于移植后3个月恢复,B细胞系CD19细胞在移植后6个月恢复,NK细胞系CD56细胞于移植后1个月恢复正常。而Aversa F去除T细胞移植后,CD4+细胞达100-200/ul需10-16月,免疫重建的缓慢,使移植后由于感染造成死亡率达到40%,T细胞的不清除,对免疫功能的重建起到良好的作用。110例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68例无病存活,Kavnofshy评价生存质量在90%以上,中位随访26月(范围6-72月),全部病例移植后2年无病生存61.5%。
G-CSF动员后骨髓细胞中T淋巴细胞与高内皮静脉相互作用的归巢受体及L-选择凝集素(CD62L)下降,阻滞T细胞在淋巴结外渗,增加血管池内细胞数,诱导Ⅰ型T细胞向Ⅱ型T细胞转化,阻滞Ⅰ型T细胞对IFN-α的产生及毒性T淋巴细胞的募集。我们也在对照研究及单倍型移植中,证明G-CSF使用后,可降低急性Ⅱ-Ⅳ GVHD发生率(Clin Transpl 2001;15和中华内科杂志 2001;11)。

    在本研究的前期单倍型移植病例急性Ⅱ-Ⅳ GVHD发生率33.3%(BMT 2003;30),后35例病人加用CD25抗体,该单抗是IL-2受体α链的单克隆抗体,它作用IL-2受体T细胞α链,T细胞活化后,IL2受体α链迅速表达和被激活,它与IL-2的高亲和力,刺激T 细胞增殖。本抗体在T细胞克隆增殖前,针对活化T细胞IL-2受体α链,选择性的抑制T细胞功能,降低aGVHD发生。

    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尚有许多领域需要研究,G-CSF动员后造血干细胞的变化,在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中,发现动员不同时间,除CD34+,CFU-GM变化外,G-CSF动员7天后骨髓中T细胞NK1.1+/NK1.1-比值有35/65增加至65/35,增加了NK1.1+T细胞与CD8+,总的T细胞降低,而在临床中也观察到CD4/CD8比值的变化(ASH2000,3310,BMT 1994;13),这与降低aGVHD有相关性,Starzl双向移植排斥理论,在单倍型中的应用,HGV与GVH在如何免疫抑制作用下,相互应答达到相互耐受到无反应状态?这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最近,Ruggeri(Scince 2002;15)体外扩展一种表达NK和T细胞标志的淋巴细胞,它的异基因反应性增加抗肿瘤效应,在单倍型移植中,HLA不相合,可预示供者存在抗宿主的NK细胞,观察到抗复发,防治移植物排斥而不发生急性GVHD现象,这种自然杀伤抑制受体(KIR),无疑对半相合移植增加了新内容,对预示单倍型移植的预后及干预预后,显示出潜在的可能性。

上一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化疗方案
下一篇:急性白血病化疗方案

关键词: |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
img

无极血康中医医院院长袁六妮

系中国民营医疗机构协会理事、石家庄市政协委员、石家庄市劳动模范,从事医疗工作40余年,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以血液病的临床研究为主题,汲取传统医学精华,在攻克治疗血液病方面取得了有效成果,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