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杨志敏主任:2022年中国血液肿瘤创新药审评情况报告

近年来,血液肿瘤领域各种类型的新药层出不穷,为血液肿瘤患者带来了治疗曙光。那么2022年国内血液肿瘤新药的审批上市情况如何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杨志敏主任在第7届白血病·淋巴瘤国际高峰论坛上以“2022年中国血液肿瘤创新药审评情况报告”为题,从新药注册情况、新药研发和未来思考三个方面进行了汇报。

血液肿瘤新药注册情况

2021.1-2022.10抗肿瘤药物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数量约占全部IND申请的一半,其中血液肿瘤IND申请数量约占抗肿瘤IND申请的20%;2021.1-2022.10抗肿瘤药物的新药上市许可申请(NDA)数量约占全部NDA的31.1%,其中血液肿瘤NDA申请数量约占抗肿瘤NDA申请的20%。

截至2022.11,国内共计9个血液肿瘤新药获批,其中7个上市,2个新增适应症。2022年批准的肿瘤新药约20种,其中血液肿瘤新药占比显著,为9种,其中7种优先审评审批,4种为附条件审批;由于血液肿瘤临床试验纳入的患者多为末线治疗,附条件审批在血液肿瘤药物的上市中较为常见;此外,相较于肺癌和肝癌等实体瘤,接受境外数据获批上市的血液肿瘤药物占比较高。

2018.1-2022.11批准上市的血液肿瘤药物共36个,新增适应症10个,具体如图1。杨志敏主任表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致力于完善和优化审批模式,希望更快地为患者带来疗效显著的新药;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近5年来国内上市的国产新药(图1标红的药物),如泽布替尼、奥布替尼等,都是在国外研发的靶点基础上开发出的新药,尽管这些新药疗效显著,但国内自主研发靶点的药物有所欠缺,还需进一步努力。

1.png

图1

血液系统肿瘤的新药研发

杨志敏主任表示,与实体瘤相比,血液肿瘤包含以下特征:以骨髓、淋巴组织侵犯为主,不易出现脑转移、肝转移等表现;异质性强;患者个体的疾病特征相对明确;更易检测和发现生物学标志物;药物更易达到肿瘤部位。

包括抗体药物偶联物、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在内的各种类型肿瘤新药的首批适应症都是血液系统肿瘤。2011-2020年血液系统疾病(包括血液肿瘤)的新药研发成功率为23.9%,在众多领域中排名第一,而新药研发成功率在实体瘤领域仅为5.3%。尽管血液肿瘤的新药研发成功率很高,但仍有失败的案例:III期GOYA试验(奥妥珠单抗联合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vs R[利妥昔单抗]-CHOP方案一线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CHRONOS-3试验(PI3K抑制剂[Copanlisib]联合利妥昔单抗vs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DREAMM-3 III期试验(belantamab mafodotin单药vs泊马度胺联合低剂量地塞米松三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杨志敏主任表示,上述三个失败的案例并不是因为新药疗效不好,相反在其他瘤种和后线治疗的相关临床试验中,这些新药的数据都非常好,这更能带来反思:我们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贯穿新药研发的全过程,根据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基于新药自身的作用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新药研发策略和具体临床试验方案。

血液肿瘤新药研发的关注要点是什么呢?杨志敏主任表示,对于新药的早期探索需要考虑以下方面:①是否采用“篮子”设计,例如,同为B细胞淋巴瘤的DLBCL和滤泡性淋巴瘤是否应放入同一个试验中,②药物剂量如何选择,③是否开展多组剂量和给药方案,④是否需要预激滴定剂量,如何选择合适的滴定方案,⑤单药和联合的剂量如何考虑,人群如何探索;对于确证性研究需要考虑以下方面:①治疗线数前推,还是与探索性研究获得较好数据的患者人群同一线,②单药还是联合,③双终点还是单终点,④替代指标显著改善的标准,⑤替代指标显著改善与安全性之间的权衡,⑥完全缓解率(CRR)和微小残留疾病(MRD)的显著改善能否预测远期临床获益。

未来新药研发的思考

对于未来新药研发的思考,杨志敏主任从以下方面进行说明:

①血液肿瘤领域还应加强基础研究,进一步明确血液肿瘤患者的形态学特征、免疫学表型、分子和细胞遗传学特征,从而发现新的潜在治疗靶点,采用更精准的治疗策略;

②生物学标志物在药物研发中有重要价值,在全面了解疾病的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多通路多位点精准区分患者人群;

③在没有明确生物学标志物的情况下,关注中高危患者人群是重要的富集策略,例如III期随机对照POLARIX试验证实了Pola联合R-CHP方案一线治疗DLBCL效果优于R-CHOP方案,与上文中试验过程相似但失败的GOYA试验相比,该试验成功是由于更好地富集了优势人群(纳入的中高危患者占比较高);

④精准人群,特别是针对T细胞相关肿瘤的免疫治疗的人群选择,应该充分结合疾病发生机制和药物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⑤剂量和给药方案也应慎重考虑,需要在疗效和安全性之间做好平衡;

⑥研究需要更加精巧科学的设计,例如:末线探索研究显示突出疗效之后,是否治疗线数前推?是单药还是联合?等等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⑦国内的临床试验更应关注中国患者人群的特征,包括预后因素的差异、耐受性的差异和药物代谢的差异等;

⑧恶性肿瘤逐步呈现慢性病特征,长期用药安全性不容忽视。

小结

杨志敏主任总结道,血液肿瘤药物的研发突飞猛进,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发布了许多临床试验相关的指导原则。“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未来有更多新药能够上市帮助血液肿瘤患者获得更好的有效治疗。


上一篇:规范引导药品网络销售健康发展
下一篇: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目录(2022年版)

关键词: 勃起,功能,功能障碍,障碍,治疗,管理
img

无极血康中医医院院长袁六妮

系中国民营医疗机构协会理事、石家庄市政协委员、石家庄市劳动模范,从事医疗工作40余年,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以血液病的临床研究为主题,汲取传统医学精华,在攻克治疗血液病方面取得了有效成果,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