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诊断标准
国内诊断标准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thalassemia)又称地中海贫血或海洋性贫血。1987年11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溶血性贫血专题学术会议和1988年10月在洛阳召开的全国小儿血液病会议讨论、制定了本病各型的诊断标准。现根据以上诊断标准,结合有关文献拟订诊断标准如下。
一、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1、重型
(1)临床表现:可有贫血、黄疸、肝脾肿大。儿童患者发育不良、智力迟钝,骨骼改变如颧骨隆起、眼距增宽、鼻梁低平,X线可见外板骨小梁条纹清晰呈直立的毛发样等。
(2)实验室检查:HB小于60g/L,呈小细胞低血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形态不一、大小不均,有靶形红细胞(10%以上);网织红细胞增多。骨髓中红细胞系统极度增生。血红蛋白电泳:HBF大于30%。
(3)家族调查可证明患者的父母均为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凡符合上述临床表现、有重度溶血性贫血、HBF大于30%,并能除外HBF增加的其他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可诊断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为进一步确定诊断可作α和β珠蛋白链的合成比率测定和基因分析。
2、轻型
(1)临床表现:无症状或有轻度贫血症状,肝脾无肿大或轻度肿大。
(2)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稍降低或正常,末稍血中可有少量靶形红细胞,红细胞轻度大小不均。HBA2大于3.5%,HBF正常或轻度增加(不超过5%)。
(3)遗传学:父或母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杂合子。患者为杂合子(β+)。
(4)除外其他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
凡符合上述条件者可诊断本病。
3、中间型
(1)症状和体征介于重型和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之间。
(2)实验室检查同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3)遗传学:父或母均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杂合子;或父或母均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杂合子,但其中一方HBF持续存在;或父或母中一方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杂合子,而另一方为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凡符合上述条件者可诊断本病。多种不同基因的异常引起的中间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需依据基因分析和HB结构分析的结果作出区分。 

二、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1、血红蛋白Bart胎儿水肿综合征
(1)临床表现:胎儿在宫内死亡或早产或产后数小时内死亡。胎儿发育差,全身水肿,皮肤苍白、剥脱,轻度黄疸,肝脾肿大,体腔积液,可有器官畸形。孕妇可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分娩Bart胎儿水肿综合征的胎儿史。
(2)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明显减少,红细胞中心浅染、形态不一,大小不均,有核红细胞显著增多,靶形红细胞增多。有明显的溶血性贫血表现。血红蛋白电泳:Hb Bart成分大于80%,抗碱Hb增加,出现少量Hb Portland或少量HbH。
(3)遗传学:父母均为标准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或HbH病。
凡符合上述临床表现、Hb Bart大于80%、并能除外其他原历所致的胎儿水肿和死胎者,可作出诊断。进一步确定诊断需做α、β珠蛋白肽链合成比率和基因分析。
2、血红蛋白H病
(1) 临床表现:轻度至中度贫血,可有肝脾肿大和黄疸。
(2) 实验室检查:有溶血性贫血之特征;红细胞形态基本同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所见,红细胞内可见包涵体。骨髓中红细胞系统增生极度活跃。HB电泳出现HBH区带。
(3) 遗传学:可发现父母均为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凡符合上述临床表现、HB电泳出现HBH区带、并可除外继发性HBH病和其他血红蛋白病,大体可作出诊断。进一步确定诊断可做α、β珠蛋白肽链合成比率及基因分析。
3、 标准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或特性(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1,轻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1) 临床表现:同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可无贫血及任何症状。
(2) 实验室检查:同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出生时Hb Bart胎儿水肿综合征可占5%-15%,几个月后消失,红细胞有轻度形态改变,靶形细胞多见,血红蛋白电泳正常。
(3) 遗传学:父母任一方有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若符合上述条件,并除外其他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后,大体可作出诊断。进一步确诊可做α、β珠蛋白肽链合成比率及基因分析。
4、 静止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或特性(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2)
出生时Hb Bart胎儿水肿综合征约为1%-2%,出生后3个月后消失,无贫血,血红蛋白电泳正常,红细胞形态正常。符合上述条件,且能证明父母一方有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诊断基本成立。进一步确定诊断可作α、β珠蛋白链合成比率及基因分析。

三、遗传性胎儿血红蛋白持续存在综合征(HBF持存)
1、临床表症状
2、血象正常。红细胞内有高浓度的HBF持续存在至成年,血红蛋白电泳:杂合子者HBF大于15%,纯合子者血红蛋白纯为HBF。酸洗脱试验示红细胞均有HBF,HBF在细胞内的分布均匀。
3、父或母为HBF持存纯合子或杂合子。
凡符合上述条件,并能除外HBF增高的其他血红蛋白病和血液病,可作出诊断。

国外诊断标准

根据文献交基本类型的诊断标准综合如下:
一、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1、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1)临床表现:出生时接近正常,多在6-9个月出现贫血,发育滞后,智力较低,肝脾明显肿大,黄疸,骨骼改变,可有病理性骨折,呈特殊的“地中海贫血”面容。
(2)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小于70g/L,成熟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大小明显不均和异形性;靶形红细胞在10%-30%,网织红细胞5%-15%,外周血出现较多有核红细胞,骨髓中红细胞系统增生旺盛,HBA2正常,HBF大于30%。
(3)遗传学:双亲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杂合子。
(4)珠蛋白链体外合成速率显示β/α降低(0-0.3),基因分析可测定基因突变类型为纯合子β0。
临床有溶血性贫血、HBF增高、能除外HBF增加的其他疾病,临床诊断可成立。
2、中间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1)临床表现:多在2-5岁时出现贫血,症状和体征较重型轻,不需要输血。
(2)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0-100g/L,成熟红细胞与重型相似,网织红细胞3%-10%,偶见有核红细胞,HBF大于20%。
(3)遗传学:双亲为β+杂合子或复合其他类型的杂合子。
(4)珠蛋白链体外合成速率显示β/α降低,基因分析可测知基因突变类型。
具备本病重型的基本诊断条件,但不需输血、血红蛋白能维持70g/L以上,可诊断本病。
3、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特性)
(1)临床表现:可有轻度贫血表现,无黄疸,偶见脾轻度肿大,无明显骨骼改变。
(2)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大于100g/L,轻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2%-5%,外周血无有核红细胞,HBA2 3.5%-8%,HBF 1%-2%。
(3)遗传学:双亲一方或双方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杂合子。
(4)基因分析:β珠蛋白基因突变。
HBA2轻度增加,能除外HBA2增加的其他原因和缺铁性贫血,临床诊断可成立。
4、极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静止型β基因携带者)
(1)临床表现:偶见轻微贫血,无黄疸,肝脾不肿大,多为血红蛋白病普查或其他疾病做血液学检查时发现。
(2)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正常,偶见红细胞呈低色素性,网织红细胞正常;外周血无有核红细胞和靶形红细胞;HBA2小于3.2%,HBF小于1%。
(3)遗传学:同轻型。
本型须进行基因分析才能确诊。

二、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1、血红蛋白Bart胎儿水肿综合征
(1)临床表现:妊娠30-40周时胎儿在宫内死亡或出生后半小时内死亡,胎儿苍白,全身高度水肿,体腔积液;巨大胎盘,孕妇可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2)实验室检查:脐血血红蛋白49g/L左右,成熟红细胞大小明显不均,异形性和多嗜性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网织红细胞显著增加,有大量有核红细胞。血红蛋白电泳:血红蛋白Bart成分大于70%,可有少量HBH或HB Portland。
(3)遗传学:胎儿双亲均为α0珠蛋白基因携带者。
(4)基因分析:缺失4个α珠蛋白基因,基因型(――/――)。
水肿胎儿、HB Bart大于70%、能除外RH或ABO血型不合所致的胎儿水肿者,临床诊断成立。

2、血红蛋白H病
(1)临床表现:出生后一岁左右逐渐出现轻度至中度贫血,轻度黄疸、肝脾肿大,骨骼改变,轻度“地中海贫血”面容。
(2)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0-100g/L,MCV、MCH、MCHC均降低,红细胞大小不均、呈异形性。HBH成分5%-40%,可出现少量HB Bart或HBCS成分,红细胞包涵体阳性。
(3)遗传学:患者双亲为α+和α0基因携带者。
(4)珠蛋白链体外合成速率测定α/β比例小于0.5,基因类型分析为(――/-α)、(――/ααT)、(――/αCSα)。
血红蛋白电泳出现HBH成分,能除外继发性HBH病,则本型临床诊断可成立。
3、轻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特性)
(1)临床表现:同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2)实验室检查:同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新生儿脐血HB Bart成分占2%-10%,出生一年后消失。
(3)遗传学:患者双新中的一方α0珠蛋白基因携带者。
(4)基因分析,基因型可为(――/αα)、(-α/-α),(-α/ααT)。

确诊本型需依靠基因分析,血液学改变和遗传学资料可供参考。
4、极轻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静止型α基因携带者)
(1)临床表现:同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2)实验室检查:同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新生儿脐血中Hb Bart占0%-2%,出生后一年消失。
(3)遗传学:双亲一方或双方为α基因携带者。
(4)基因分析:基因型为(-α/αα)或(ααβT/αα)、(ααCS/αα),成立诊断需要依靠基因分析。

三、遗传性胎儿血红蛋白持续存在综合征(HB持存)
1、临床表现:无贫血,偶见脾肿大。
2、实验室检查:血象基本正常,HBF增加。
3、遗传学:纯合子HBF100%,杂合子HBF大于10%。双亲中有本症突变基因携带者。
4、Gr/Ar比率测定和基因分析异常。
以上为黑人型HBF持存的诊断标准(不含希腊型、肯尼亚型等)。

疗效标准
本综合征目前尚无要治方法,国内外都未制定疗效标准,现根据有关资料拟定疗效标准如下。
1、 显效:输血依赖型经治疗血红蛋白达70g/L以上,不再需输血维持一年以上。非输血依赖型经治疗血红蛋白上升20g/L,维持一年以上。
2、 有效:输血次数减少,血红蛋白可上升。
3、 无效:无变化。

评论
有关诊断标准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遗传学、生物化学和临床方面很复杂的一组疾病,国外文献称之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综合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重者在胎儿期或出生后短时间内死亡,轻者可终生无症状。国外以临床为主分为重型、中间型(亦称重型乙)、轻型、极轻型(静止型基因携带者);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还有血红蛋白Bart胎儿水肿综合征。国内文献除了未将极轻β型列为一型外,其他临床类型和国外是一致的。国外诊断依据分为四个方面,即临床表现,为诊断重要条件;临床血液学改变,除了血液学常规检查外,血红蛋白电泳检查是诊断本综合征必备条件;遗传学检查可确定为纯合子、杂合子以及双重杂合子等;分子生物学分析,目前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ASO)方法进行基因突变类型的分。国外诊断标准包括以上四方面内容,国内一些临床病例分析,多以临床血液学为主,但也有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后两项检查,基本上与国外诊断标准和诊断步骤相一致。国内外分为α和β珠蛋白生成障碍两大类型。至于少见类型和各种类型重叠所致的复合体,仅根据临床表现和常规血液学检查无法诊断,只有依靠遗传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才能最后确诊。有的遗传学基础和生化改变复杂,到目前尚不清楚。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img

无极血康中医医院院长袁六妮

系中国民营医疗机构协会理事、石家庄市政协委员、石家庄市劳动模范,从事医疗工作40余年,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以血液病的临床研究为主题,汲取传统医学精华,在攻克治疗血液病方面取得了有效成果,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

相关文章推荐